区块链以其公开透明、每笔交易清晰可见的特点而闻名。它就像一个玻璃屋,一切都能看得见,这也是它的卖点所在。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这个透明的世界过于显露。就像我们走进一个有玻璃墙的房间,却忘记了如果我们能从里面看到外面,别人也可以从外面看到里面。这个清晰透明的世界让我们想起了互联网早期(web1)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所有信息都自由流动。可悲的是,这也开始类似于web1变成web2的世界,数据开始被收集、分析和利用的世界。这是一个我们在线行为被跟踪而我们又不知情的世界。
你可能还喜欢:
Web3在安全方面迫切需要范式转变|观点
区块链之美在于其诚实和完整性,但它也带来了过度透明的阴影。就像在web2中,科技巨头不断监视在线活动并收集数据一样,区块链的开放性使得任何好奇的人都可以观察我们的数字行为——金融数据在公开场合可见(在web2中被认为是敏感和加密的数据)。支撑区块链可靠性的透明度属性也引入了一种暴露程度,这可能超出了某些用户的预期。
区块链被设想为一个革命性的空间,赋予我们对数字存在的控制权。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存在一种中间立场,承诺提供一种既尊重用户自治权又能够提供透明但受控的数字环境的区块链体验。
生活在玻璃鱼缸中
区块链的这种新的透明度水平是创新的,但它也带来了一些风险。公开账本成为一把双刃剑。用户,特别是那些刚接触区块链世界的人,面临着他们未曾预料到的风险。他们交易的可见性可能会导致有针对性的网络钓鱼攻击,恶意行为者利用交易数据来制造逼真的骗局。
这种脆弱性超越了个人隐私的关切,触及了web3所倡导的去中心化伦理的基础。分散化未来的承诺建立在用户赋权和安全的基础上,但这种程度的曝光可能会无意中导致权力集中在那些知道如何利用链上透明度的人手中。
去中心化伦理的本质根植于个人的赋权,摆脱了web2所特征的集中控制。然而,当前的区块链透明度状态可能无意中复制了它试图解体的动态。在每笔交易都是公开账本的世界里,权力的动态转向那些可以访问、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的人。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新的数字鸿沟,其中少数精明的人对众多人产生了不成比例的影响。它挑战了去中心化的核心原则,可能导致一个与其前身一样集中、受控的web3。
银弹
面对这些挑战,主张链上数据所有权成为保护web3去中心化伦理的关键解决方案,是在保持其透明性和用户自治权的同时的一盏希望之灯。区块链数据所有权将叙事从被动透明转变为主动控制。
这种方法将数字存在的主导权交给用户,赋予他们选择什么可见、什么保持私密的权力。通过将控制权交还给用户,链上数据所有权直接解决了监控问题,确保区块链仍然是一种赋权工具,而不是公开信息的被动账本。
赋予用户控制其数据和交易可见性的权力是平衡区块链必要透明度和用户自治权的关键。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实现这种控制,例如增强隐私的协议或选择性披露机制,允许用户分享必要的交易信息同时保持其他细节的私密。这些功能确保区块链能够发挥其作为透明可信账本的目的,同时不损害用户的自治权和自由裁量权。
Vitalik Buterin对于链上透明度的观点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转折。在他的著作中,Buterin提出隐私和监管在区块链世界中是相辅相成的。他质疑了一切都必须公开在区块链上以保持一切合法的旧信念。有一条路径将这两个世界连接起来。正如Buterin所说:
把它们看作数字披风,只让你在区块链上显示你需要的东西,比如证明你的资金来源,而不用透露你的整个生活故事。这就像有一个神奇的钱包,当需要的时候展示你的身份,但隐藏你的现金。这些工具让我们在保持数据私密性的同时确保一切合法和公正。这是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因为我们可以成为区块链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感觉自己生活在鱼缸中。
我们正处在区块链的一个转折点。区块链在展示一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或许它展示得有点过多。Web3开始类似于web1,当互联网刚开始转向web2时,每一次点击都开始被监视、记录和分析。我们想要留在web3中,信息是分散化的,用户拥有自己的数据,还是我们想要进入web4,再次从数据获取中获利?答案是明确的:我们需要通过web3中的数据所有权来赋予用户赋权。
是时候拿起遥控器,开始决定展示什么,保密什么了。用户不是区块链列车上的乘客,而是驾驶者。区块链可以成为每个人都可以欣赏风景而不用担心谁在偷窥的地方。
必读